心得分享:談主內聯婚&嫁娶外邦

文/彥君

也曾經戀慕過外邦人的自己,來談這件事情,會不會更有說服力一點呢?或者是更不被採信,也說不定。

曾經受過的傷,回過頭看,卻是恩典。

那日子想必已經不遠了,所以必須隨時警覺。

記得在去年學靈會時,也有探討類似主題的課程,總是會探討「嫁娶外邦」這件事情。然而,我覺得這件事情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神已經將極好的,留給在主裡面的我們,為什麼我們不領受甚至還要違背祂的誡命,去尋求外邦呢?此外, 就算不從誡命的觀點來說,嫁娶外邦可能會招惹來的挑戰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信仰根基的被動搖、基本價值觀不一致、沒有神與聖靈看顧的空虛等等。的確,不容置喙,外邦人也有條件非常好的,但說真的那又如何?在聖靈月刊中看過一個分享,雖然有些偏激但也是有幾分道理的。[1]屬靈的爭戰若能得勝、屬人的爭戰再困難也無所懼怕;然而屬靈的爭戰若失敗了,那屬人的爭戰可能會更加慘不忍睹。總是會有些人以[林前 7:14~16]的經文來支持自己嫁娶外邦的決定是為了

要帶領另一半也信主,但真正成功的例子又有幾對呢?而且綜合前後段的經文來看,是在闡明「1.若先結婚後來信主,則必須帶另一半也來信。」這件事情,並非倒果為因。人看的是事情的結果,神看的,卻是動機。或許真的有所謂「主內婚姻反倒沒有嫁娶外邦圓滿的特例發生」,但如果說動機是錯的,即使結果是好的,神也並不悅納。為了遵守誡命,為了保護自己,也為了保護同靈,主內聯婚是應該竭力去遵行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其實後面還有很多衍生的問題,但在此就不詳述了,可自行上網搜尋。參考資料:

[1]                   主         內         聯         婚         部      分

http://elibrary.tjc.org/content/cm/zh/article/HS/2012/12/HSM2012_12_6

_JoyID_8347.htm

經句分享:

所以我們當越發鄭重所聽見的道理,恐怕我們隨流失去。

課後活動─福茶排練

說到福音茶會,就要想起 3 年前我第一次來台大團契的「超越時空的守候」,那也是第一次與 TJC 相遇(雖然忘了當初是為什麼去的大概也是某個打賭輸了之類的吧 XDD)。

不過,幸好輸了。

不然可能沒有機會碰到這麼好的大家,和這份帶領我走到現在這個地方的信仰。慕道者,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身分。尤其是在初識的時候,總會有接不完的關心, 吃不完的點心、給不完的費心。但時間一長,其實身分就會變得愈來愈微妙,卡在邊界的感覺有時候會覺得無所適從。有些重要的聖工無法參與、有些重要的儀式無法參與之類的。很開心每一學期在團契至少都還有一些工作可以做,既然只有這一些我可以做那麼就做認真一點,這大概就是目前的我可以做的事情了。

講了一堆還是回到這次福茶的準備吧。主題「給憂愁的人」是非常具有意義的。戲裡想要表現出的對未來感到迷惘、不知所措的感覺,也的確是我們這一代大學生,幾乎每一個人都會面對到的難題。的確,接觸了這份信仰之後,我的人生方向是更加明確的。雖然現在跟 3 年前所想的有一點點誤差,但大致上還是朝著自己所想要的方向前進著。很感謝神在一路上的恩典,不管是在每個重要的轉捩點上所做的決定,還是在人生必要階段中一個接著一個出現的貴人,都覺得神隨時隨地都在看顧著我、守護著我。

願一切榮耀都歸於祢。

也希望自己受洗的那一天能早日到來。

最後要說,選的 3 首詩都很好聽!希望福茶大成功!

女性主義與聖經

文/彥君

今天探討的主題是在聖經中,描寫女性的部分。就我的觀點而言可以分成 2 類:

1. 姊妹在教會體系中擔任領導人 or 較高層幹部適不適任的議題。
2. 婚姻關係。 講員先簡單敘述了各國目前對於這個議題的看法。台灣所表現出來的仍屬比

較封閉的狀態,對於姊妹當傳道這件事情,是表現出非常不推薦的態度的。另一 方面,美國因為是女性主義先萌芽的西方國家,這方面的反對聲浪就沒有那麼強 烈,對於在安息日聚會時讓姊妹上台講道也無特別的限制。比較特別的是我們傳 統認為觀念上開放程度較我們落後的中國大陸,竟然在這個議題上有比較尊重女 性的概念。他們認為誰得了恩賜,誰就應該上台講道,跟性別無關。我覺得這樣 是很好的。[彼前 4:10~11]也提到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讓每一個人適 得其所,如此一來才能發揮最大果效。

講員分享了一些關於幸福婚姻的例子,以及如何在婚姻中處理緊張關係的方法,讓我領受甚多。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是我很大的一個夢想,因此我花了很多 時間在學習例如夫妻間的相處啦、小孩子的教養啦等等之類的相關知識。或許有 些人聽到會覺得天啊這也太早了吧,但對於親身經歷過類似事件的自己來說,不 希望那樣的事情再發生在下一代身上,況且書到用時方恨少,不先準備起來,等 到真正要用的時候就來不及了。對弟兄來說,每個人都想遇到像[箴 31:10~31] 所描述的妻子。但別忘了其中的[23,28,29]節,弟兄必須也要成為可以配得上如 此賢德妻子的丈夫才行。有時可能會抱怨說:「神啊,怎麼不讓我趕快碰到對的 那個人呢?不要再讓我浪費時機與心力,付出在不對的人身上了,疲累又容易受 傷。」也許是神認為對的時間還沒有到,也許是神認為自己的準備還不夠,也許 有神另外的考量。碰到誰、跟誰看對了眼、相處得來、最後結為連理,事實上這 些事情大部分並不是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因此要不斷地禱告,為婚姻禱告,其 實真的已經不遠了。婚姻不是兒戲,是一輩子的事情,必須謹慎選擇。[創 2:18][林前 7:1~5]等經節都闡明了獨居是不好的,需要配偶的幫助,才能度過 每個難關。[弗 5:22~33]夫妻之間必須相互尊重、彼此扶持、體諒對方,一同經 歷主恩,走過生命的每一刻,如此一來才能時刻與神同行,一起進入天國,領受 我們應得的產業。

海外宣教經驗分享—肯亞

這堂課是由怡如姊帶來的非洲行點滴,關於他前往肯亞訓練當地教員後,對於當地狀況的分享,並對台灣現況提出反思及提醒。

肯亞,對於身在台灣的我們而言,無疑是個極其陌生的地方。來到與自己生活經驗完全不同的第三世界,難免遭受文化衝擊,一下飛機的怡如姊,就被充滿黑人的場面給嚇到了,然而,迎面而來的黑人喊了聲哈利路亞,能夠在陌生的國家遇到神家中的人,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動。當她來到教會,看到招牌寫著 TJC, 這樣的畫面令人感到振奮,在物質生活匱乏,幾乎被其他國家遺忘的邊陲地帶, 神的恩典、救恩並未因此遠離,棄之不顧。

在肯亞的生活中,遠不如台灣來的便利、舒適。當地的生活、衛生條件並不理想,例如廁所設備不齊全、道路崎嶇顛頗等等,即便現在想來都讓怡如姊納悶如何撐過那段日子,但若重來一次,她說她仍會毫不猶豫的前往。怡如姊不斷強調,當地的生活雖然極其不便,但神的愛以及恩典遠超過物質生活的匱乏。

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怡如姊舉了一個例子—有兩位學員因為沒錢搭車,無法參加學靈會,於是向傳道借錢,卻遭到傳道的拒絕,這讓怡如姊感到非常納悶,甚至有些不滿:「不就區區幾塊錢,為何不肯借他們?」然而,因為當地物質條件的匱乏,很多人去教會是為了得到溫飽,真耶穌教會希望提供純正的道理,因此並不平白無故的提供補助給信徒。傳道解釋,如果這兩位學員真的重視學靈會,大可在一年前就存錢,而非到了學靈會前不久才跟別人借錢。怡如姊也藉此提醒我們,不要總是以自己的角度出發,將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加諸在別人身上。

聽到這段故事,再反觀台灣的狀況,就算老師苦口婆心、用盡全力拜託學員參加,學員還不一定理會,不論物質生活或是教會聚會環境等都很舒適的情況下,卻讓我們漸漸失去對神的那份信心與追求。就如怡如姊在最後提到的,她不認為非洲信徒的考驗比我們還艱難,而是台灣和非洲面對著不同的信仰功課。在非洲,三餐不繼的情況下,神要他們先求神的國神的義,因為這才是最重要的。在台灣,物資豐富的情況下,神要我們學習,這一切都是虛空的,應當追求看不見的神。我們的功課其實不比非洲來的輕鬆,但只要願意放下,轉而追求神的人就是有福的。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為主立何志?」回想起這一切經過,怡如姊感謝的說

這都是神的預備與安排。她鼓勵我們,要為主來夢想,把主耶穌放入未來的藍圖, 並將這一切放入禱告中,求神來帶領。

海外宣教經驗分享—肯亞

2013.03.04@懿恩學姊

一、課程心得分享

文/芷涵

這星期是由怡如大姐與我們分享她至肯亞協助全國學生靈恩會的經驗。第一次聽到要在非洲傳福音,是我高三參加醫宣動員聚會的時候,醫宣同工們所訂的願景。進了大學,則聽聞峻嘉老師和楊傳道在法語區的聖工。真要說比較完整聽到有關非洲聖工的內容,這還是頭一遭。

肯亞,一個遙遠的名字,卻因神的緣故,使我們在主裡成為一家人。怡如大姐向我們介紹了在 Nairobi、Simerro 和 Alendo 等地的教會。讓我們藉由照片, 看見在那物資貧乏的地方,孩子們甚至要到教會才有東西吃的村落,弟兄姊妹如何因為愛主的心,而獻上至好的,與遠來的同靈們分享。紅豆配米飯更是一戶人家所準備最為豐盛的待客之食。同時,為了來到肯亞協助聖工的弟兄姊妹,

Simerro 教會更建了一座廁所和浴室,供同靈使用。雖然不習慣於沒有門也沒有沖水馬桶的廁所和浴室,但怡如大姐談到:「愛和激勵蓋過了現實的不便」。因為神,在地球的另一塊土地上,看見愛與恩典。

提到食物,怡如大姐也論及信仰紮根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首先是如何提醒年輕的孩子們,不要為了眼前的物質而販賣肉體並喪失靈魂。在許多人無法填飽肚子的國度,向這或許今生只能見到一次的弟兄姊妹們再三提醒,勿要為了一時飽足而喪失靈命,且要警醒保持兩性間的聖潔。另一方面,則是天主教和其他基督新教教派們會在村落發放食物,以吸引當地居民追隨。有些信徒為了果腹, 走進了其他教堂。但傳道人提醒信徒「不是為食物而信」,必須要靠自身去努力、去預備,而非平白等候施捨。這令我反思,我為何而信?是為了在世的好處,還是因深信神的真道?無論在富足或貧困的地區,都存在信徒所需面對的課題,怡如大姐將之分為二者:貧困地區要看見那所看不見的神國神義;富足地區則要明白這一切都是虛空的虛空。

貫穿整個主題的,是一份位神奉獻的心志。拖著沉重嗎哪(教會刊物)前往肯亞的弟兄姊妹,歡喜接待神工人的成人們,以及切切期盼神道理存錢前往學生靈恩會的學生們,都為了神而有所預備、有所捨棄,並將那從神領受的奉獻與神。這也正是今日我們應再次深刻醒思的信仰課題。

「起來吧!神的工人!」

 



非洲行點滴–陳怡如大姊     錄音檔

https://www.space.ntu.edu.tw/navigate/s/574FA636415647AA85323F38369D 77E1QQ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