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分享—文信

文/培綺

對於才大一的我而言,拔辣的分享讓我重新檢視了這一個半學期我在台大的生活,與所學習到的東西,不管是知識學問,或者是藉由人和人相處之間所得的經驗。短短半個多小時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關於他參加系上活動、參加系隊、認識朋友的分享,看著一張張充滿笑顏的照片,可以多少體會那種當下的快樂,在台大這個偌大的校園裡其實人與人的互動並不多,常常只是擦身而過,但拔辣藉著參與不管是之夜或系桌等等逐漸建立人際網絡,從一個喜歡待在家的人,慢慢開始累積了與好朋友們遊山玩水的美好回憶,我想,這是我所羨慕與要學習的。另外,拔辣還說到一些在擔任台大團契契長的經驗分享,像是處理 FB 事件,或者是了解到與各個同工溝通、合作的方式,還有主動關懷別人等等,我相信,這一切切用歡笑、汗水或眼淚走過的路都能在未來不久慢慢彰顯出神當時所為他做的最好的選擇。

下一個基督王國

文/晏菘

這禮拜邀請到楊建章執事來分享全世界的真耶穌教會概況,當然因為時間有限,各國的教會不一定能夠完整的介紹,不過對於從小就把真耶穌教會當作本土宗教的我來說,聽到我們教會在世界各地,還有這麼眾多的信徒實在是一件新奇的事。以下就把我做的不完整筆記簡單做個整理吧!

大陸:四大教派,教義分歧較大,發展快速。

美國:亞洲人為主,華人更是占大多數,其他還有來自南洋地區的信徒。澳洲:生活超級悠閒。

日本:二戰後由曾經居住台灣的日本人帶回道理,後來木下家從大陸遷移到日本,成為東京教會的超大家庭。日本人的宗教觀較為混亂,他們是教會為廟,不太有以教會為家的觀念,這也是福音推展較慢的原因之一。

韓國:基督徒人數佔韓國國民的 60 以上,在許多龐大教會的擠壓之下,生長受到了限制,當地真耶穌教會的信徒大概有三千多位。韓文很適合唱歌,何烈山詩班超厲害!

馬來西亞:以回教國教,在西馬向穆斯林傳教是違法的行為,因此傳教的對象僅限於華人、印度人和土著;政府也會打壓宗教自由(會堂不能合法興建、會堂高度不能超過清真寺等),而在東馬傳教則自由許多,當地的傳道人能夠嫻熟使用多種語言,信徒也非常地渴慕道理。

新加坡:有宗教區,形成奇特的現象。

英國:有 10 間教會,主要為香港、大陸的移民。

在了解各地教會概況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台灣對於國際觀的缺乏,同時也應該思考,福音要如何打破種族的界線,讓我們不只傳教給華人、黃種人,也能引領其他族群的人們來到神的施恩座前,接受美好的道理。

從社會學角度看基督救贖 黃克先學長

文/宛芝

春假過後第一次上課,除了契友出席很踴躍以外,還有兩位福茶來過的慕道朋友和我們一起參加團契哦,感謝主!啊,還有來旁聽的庭駿學長!

詩頌課繼續練習詩歌佈道會要獻詩的曲子,因為曲子的需要,柏翰帶領了很多有趣的發聲方式,之後契友要教詩也可以多多利用哦!崇拜課由黃克先大哥分享信仰心路歷程,以下擅自分成幾部分並講一下心得:

團契跟高級班,作為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必須要有共同的意象和記憶,才有辦法維繫下去,作為領導者,則必須思考如何創造共同的記憶,團體才不至於崩毀,這些記憶的完成,要建構在成員共同參與的基礎上,才能長久維持。「回憶是創造出來的,而你必須有付出、有參與,才會深深愛著這些人。」另外,克先學長也分享到團契的興衰變化,我們也許會因為團契的現況而緬懷過去美好的光景,但是就如學長說的一樣,很多事情沒有好或不好,許多時候團契的現況只是時代的縮影,但是,我覺得大學生應該要有的認知,就是必須要嘗試著突破過去的視野,從不同於以往的角度認識信仰,還記得在團契的二十周年紀念刊裡面有一位學長說:「到大學時期,如果還需要人牧養,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倘若我們都能記得這一點,不管未來人員或課程安排有什麼變動,團契或高級班應該都會對大家有所造就。

學長提到的第二個部分是基督徒的社會關懷,事實上,我以前曾經被同學質疑過,為何真耶穌教會的信徒對於世界上的事如此漠不關心?當時的我沒有辦法給他一個很好的答案,但是當我看到一張捍衛老樹的照片之後,突然理解為什麼了,照片中的人緊緊抱著樹說,只要我放手,樹就會被砍掉,對我而言,這張照片非常震撼。現在的我很害怕自己在世上信仰的價值大於信仰,也許這兩者之間可以取得平衡,但我現在仍做不到,不過,不能忘記的是我們都必須時刻觀察並在意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我一直深信學社會學對於傳福音的幫助很大(不知哪裡來的錯覺和自信 XD),大家可以試著去關心社會中那些被人忽視的角落。

最後,學長提到神學的閱讀與學習,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神學」。老實說,來台大團契和景高最慶幸的事,就是可以打開我對信仰的另一個眼光,儘管當中會有衝突與不安,但卻能更清楚剖析自己的信仰,同時也看到每個人不同的信仰歷程,這些都是很寶貴的經驗。

共習課由研究所冠維學長和思詠學姊帶來分享,從學長姊的分享中,不但窺得研究生活的一部分樣貌,也能思考現在的大學生活到底能做些什麼。歲月不留人,一想到今年九月就要升大三實在是不禁悲從中來 TAT,只希望能克服惰性, 在所剩不多的時間內,在眾多想像的共同體裡,跟我喜歡的人們一起做些什麼事。

音樂事奉-這些年我在伯特利 蔡又晴

文/學文

今天邀請到又晴大哥與我們分享伯特利的事奉經驗,還記得第一次聽到伯特利的詩歌是在我剛上大學時,因著柯祈佑(很不熟的遠親表哥)和耳聞已久的智俐姊姊(長輩們之間比較熟)的婚禮(連結註一)因緣際會下聽到這個詩班,深深被這個詩班感動,那時還不知道又晴大哥是哪位 XD 而且在保守傳統的草港教會裡, 第一次聽到這麼特別的詩班,大家都印象深刻,伯特利也漸漸地在中南區傳開了!XD

伯特利是什麼?又晴大哥認為伯特利的定位不是一個終極的答案,而是對敬拜模式的一個回應。對於教會內部,希望是一個能用音樂幫助教會的信徒更進入崇拜氛圍的團體;對外,也希望能用音樂幫助民眾更了解神的愛與真耶穌教會的團體。目的是為了能夠讚美神,幫助大家進入崇拜氛圍,以及塑造基督徒對外勝利的形象。而伯特利的出現,只是為了補足教會詩歌崇拜中不足的部分,而不是讓伯特利放大成為真耶穌教會詩歌崇拜的範本。

在真耶穌教會裡,又晴大哥歸納出幾個詩歌崇拜的特色,也是我們可以補強的地方:(以下節錄自講義 XD)

1.簡單化,因為出自平民階層:比起外教會,像是長老教會,我們較少使用管風琴,但對於外教會或甚至是天主教,管風琴是相當普遍使用的樂器,而我們較常使用鋼琴來伴奏,不使用昂貴的管風琴。

2.集體意識濃厚,缺乏個人特色,防止偶像化:我們不太習慣有很多個人的東西出來,除非是敬重的人像是長老,才會被推舉出來成為領導者。

3.儀式意義重於音樂實質:又晴大哥舉例像是會前的詩頌,長老教會的詩班是帶領性質的,而我們的會前領詩,重點不在音樂,而是像在調節呼吸的緩衝儀式,在等大家到齊開始聚會,而且也不夠專業。

4.視野不足,容易以偏概全:像是樂器多樣化的表演只在幼稚班的孩童們身上可看見,手鼓等對我們而言較特別的樂器,也只見於像是非洲剛果等地區,反映出文化的不同影響著我們對信仰的偏見,覺得鋼琴才是夠神聖的。

5.缺乏分眾:聚會時的講道內容,大多是取中間值,意即平均年齡約是五十歲的大眾們適合的內容,但這對於位於常態分配兩端的極端值可能無法滿足。

而這令我想到幾天前景高在聯契讀書會上討論的問題,也與這個頗類似,高級班是個各類大學不同團契所組成的青年團體,異質性也很高,就像是個小型教會的縮影,如何在這個大群體裡,讓每個人找到屬於自己對這個團體的歸屬感, 以及有所發揮的平台,展現百花齊放,和睦相處,互相欣賞的氛圍是很重要的, 因此必須讓位於極端值的人也有參與的機會,正如我們所跟隨的耶穌立下的榜樣。一篇短文的結論是這樣說的:「你認識你所跟隨的耶穌是誰嗎?祂餵飽五千人、在海面上走、與罪人、妓女和稅吏一同吃飯、醫治病人。這樣的一位主如何讓我們面對人生的不幸和突發、社會中的貧窮者、同性戀者和患病者。在驚慌中, 耶穌向我們說,「不要怕!」我們要認識我們所跟隨的耶穌。」耶穌這樣的行為, 在我們眼裡,我們是否也會像當時的法利賽人一樣,不甚滿意,甚至認為耶穌與他們吃飯的行動是挑戰當時主流社會對他們的標籤嗎?

在伯特利的所有詩歌中,我最感動的是回應日本海嘯所錄製的一段音樂(連結註二),伯特利能做什麼?他們的其中一個目標是看見這個社會的需要,並快速回應,正發揮了詩歌能帶給人安慰的最大力量。藉由伯特利的拋磚引玉,又晴大哥最後勉勵我們,希望我們也都能找到屬於自己能夠也願意為主做的一件事, 不論大小,用心去做,並從中學習,成長,感受神。

註一http://www.youtube.com/watch?v=YwP_5tkHIBs&list=UUlZnV0RU31Tedd_gI5u1 8pQ&index=37

註二http://www.youtube.com/watch?v=mpoWrLNaGzE&list=UUlZnV0RU31Tedd_gI5u1 8pQ&index=27

蔡又晴大哥課程錄音檔:

https://www.space.ntu.edu.tw/navigate/s/39B830F03BF844AA94C007FF70645FCCQQY

二、團契照片

女性主義與聖經

2013.03.18@景美教會

文/以文

哈利路亞大家平安~這禮拜輪到我寫啦,正好這次的崇拜課題目—「女性主義與聖經」是我向英昌建議的,當時我沒有推薦任何講員,也不知道這個主題請誰比較好,在我的記憶中沒有人在聚會講道上提過類似的東西,也不知道有誰對這議題比較有研究,所以當初只是抱著若有人能上這堂課的話就太好了,沒有的話就算了的心態向英昌建議的。但感謝主能使英昌幫我們找到那麼好的講員,連其他團契的人也都大加讚賞!話不多說了,讓我們趕緊進入正題。

還是提一下為什麼我會提議要上有關女性主義的課好了。某陣子我還蠻常聽到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在台大的一堂名叫"北歐兩性關係"的課程的內容,而授課老師算是非常激進的女性主義者吧?還是其實只是性別平等啊…?總知內容還蠻激進的,聽過後就反思我們真耶穌教會,我覺得走的是另一種極端,雖然看似還蠻注重婚姻呀兩性關係呀,可是那都屬於比較私下互動與教會整體性無關,而實際上教會體制運作上男生女生有什麼差別,這也是我這種懶惰鬼不會去觀察到的,所以我也想藉由課程了解到這些事情。當然課程也沒不完全照我想要的樣子來表現出來啦,不如說我也從沒仔細想過希望知道哪些事情,不過仍對於這次的內容非常滿意,哈哈廢話好像愈來愈多了。

趙雲霞大姐先提到了各地一些教會的現況,以及她年輕的時候的一些事蹟XD 就以台灣的現況來說,大家對女性的看法還是非常內斂的,認為女性只要在倍後做事就好,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例子是:"某時期景美教會查經講道的主講人幾乎都是男性,但講義的撰寫卻以女性居多"。簡單來說,普遍的人的觀點就是認為女性不宜在公開的場合講道,也不適合去處理比較重要的事情(?),但聖經是怎麼說的呢?

趙雲霞大姐提到了以弗所書五章 20 節~25 節,說到常常有人提起第 22 節: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而為女生覺得很不公平。但殊不知第 25 節又說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 。丈夫要做的事情更困難耶!還要能捨己!大家說有木有呀 XD。我個人是覺得各有各的難處啦。

又提到男女本來就是有別的,因為由創世紀來看神造男造女,神先造亞當, 後造夏娃,造夏娃的原因為: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乍看之下,有種亞當為主,夏娃為輔的感覺。以及男人似乎比較怕寂寞的本性,趙雲霞老師也舉出一個男生比較怕寂寞的例證:本會喪偶再婚的男女比,男生遠遠高於女生(這令我想到最近看到的大陸某大學辯論社在辯論男生比較寂寞還是女生比較寂寞,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我想實際上男生是比較寂寞的 XD)

還有提到一些男女在婚姻生活上和諧相處的方法,舉個其中兩點,1.丈夫要認為:太太永遠是對的,如果是錯的都是因為丈夫的錯。2.太太要認為:丈夫是個無知的幼稚的倔強的…大孩子。恩…就是這樣…為什麼我會覺得男生好卑躬屈膝…

多講一些個人的看法好了。有人說我們用男用女重點不在到底是男是女,而是要適材適用,這樣的話問題就變成,男女的才幹上到底有何差別?就我這樣一個從小到大著迷於學術競賽(例如各科奧林匹亞)的人的觀點來看,我會覺得與其說是才幹地差別,不如說是個性的差別,我在參加的這些比賽中,幾乎清一色都是男生,為什麼呢?我並不覺得是男生比較聰明的關係,而是因為男生比較血氣方剛,怎麼說呢?學生的本分就是讀書,而許多人讀書地一些短期目標就是升學,而升學的成果與讀書的時間是正相關的,若你去參加額外的學術比賽,能讀書的時間就會變少,雖然比賽若有亮眼的成績就能夠保送,但這可是比直接考試升學還困難的事情。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就可以看到男生會比較願意衝,會去追求在這些比賽上的自我滿足感,而女生則否,她們大部分會認為自己只要好好讀該讀的書就好了(我有和女生聊過這方面的事)。再以打羽球為例,我們男生就會想要打比賽,且既然要比賽就要贏!但許多女生就覺得只要有羽球打就好了, 去打比賽喜歡的是那種大家合作的感覺。所以就我的觀察,男生在做事情比較衝動,比較求好心切,比較想掌握權勢,而女生就比較不會這樣。所以在團體中, 男生會比較想要佔據領導的地位,統領大家,做一些比較對外的事情,而女生就比較常做些對內的事務。我想既然男人女人本性是這樣的話,就按照這樣分配職位也算是種適材適用吧?還是有女生想要反對我說你也很衝動也很愛站上檯面呢?XD 總之我只是把我所觀察我所統計的大部分情形說出來而已>_<大家想討論的話可以找我聊聊>_<我只有說適合什麼什麼沒有說不適合什麼什麼唷>_<(話說我覺得這次主題應該要一男一女寫唉,只有男生寫覺得好偏頗/)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趙雲霞老師提到多數人還是認為女生做一些事務是不妥的,提到這時,我就在想,會認為這樣不妥的會是哪些人呢?是怎樣的環境造成我們有這樣的認同差距?至少我認為不少年輕人都已經不是這麼認為了@@而沒有認為不妥的人有沒有必要去積極提出自己的立場呢?我是覺得,若人力充足,做的事情都很正確的時候是沒有必要為這種事做出做出在和平之上的抗爭, 就等著時間的流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吧…但若影響到的話呢…恩…再說吧>_<當然這是以整體的觀點來考量,再者若有女生認為自己的恩賜就是要怎樣怎樣卻遭到大多數人反對時呢……這次表達太多自己的意見太害羞了我不要再說下去了

>_<大家福音茶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