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聲音 by 李信德傳道 12/30

看看處於低潮的以利亞之前,讓我們先看看彼得。

 

<馬太福音四章21、22 >

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 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起初,只因主的一句話,彼得當時便二話不說,便放下自己的漁網,放下一切去跟從主。

< 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 >

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 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主啊,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

然而到了約翰福音二十一章的彼得,在與主吃海邊的早餐時,彼得猶豫了,更加的體會自己的軟弱,而不敢跟從主。

乍看之下,約翰福音 二十一章的彼得,變得更缺乏信心,顧慮太多,而不願意跟從主了。

然而,並不是這樣,彼得並非失落了信心。

而是彼得更懂了,彼得經歷了更多,彼得更明白跟隨主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了。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這時的彼得已不再是彼得了,而是跟隨主三年後,經歷三次雞鳴的彼得。就如我們長大,人生閱歷的增加,隨著客觀環境改變,

有些話,變得不再如此容易說出。

然而,這是神希望我們所去經歷的。

 

而以利亞的經歷其實和彼得相當類似。

< 列王記上 十九章 19 >

許多重要的事,需要說兩次。

我們在經歷人生的重大挫敗時,感受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時,孤寂感或許是差不多的,我們或許也會向以利亞一般,躲入洞中,那洞或許不是具體的洞,但我們選擇了去逃避。

但此時,神進到洞裡,進到以利亞的洞中。

神有時候喜歡明知故問,神似乎常常在一旁看,甚麼事都不做。

我們現在看見的,是以利亞最軟弱的時期,看別人的故事看似容易,但當輪到自己,我們自己真的很難走過。

 

以利亞走了四十天,若是查考地圖可以發現別是巴與西乃山的距離其實不遠,大約只要十來天的路程。

但此時以利亞竟走了四十天

或許以利亞還在逃避,還不願聽話。

 

於是以利亞在氣憤中,在向神尋求。

我為耶和華  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列王紀上19:14 >

從大局來分析,在迦密山後,其實大環境已不在如此惡劣,眾百姓已看見火從天降下,眾百姓已看見神垂聽以利亞求雨。此外,在當時殺先知時代,俄巴底,離王如此接近的人,仍能藏住一百位先知。

或許真正想要殺以利亞的只有耶洗別,以利亞根本不需如此害怕。

有時我們自己的感受是錯的,離現實有段差距,明明自己知道仍有,但不願意去面對而改變自己的想法。

但反過來想,我們所遇到的困境,並不會比以利亞更為嚴重。

那我們還怕什麼呢?

 

在洞口,神對以利亞,但以利亞在洞內與洞口,前後所回應的話是一樣的,乍看之下神所說的話是無用的。

但若仔細推敲,應該會發現,此時在洞外的以利亞聲音應該是比較小的。

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

因為他此時姿態放軟了,用外衣蒙著臉,

以利亞開始思考自己向神所說的話,是否正確和合理。

他不再大聲向神說話,像向神證明甚麼似的。

以利亞原先期待的是,神他申冤,為他去付出,或許從天降下火來將耶洗別燒死。

可是,神所使用的方式,是所有人皆想不到的。

於是,神從以利亞身邊經過。

有人說,神的經過,就像是感受到神的同在,感受到神的力量和能力。

狂風、地震、烈火,他知道神不在其中,而明明那些皆是神的作為。

以利亞感受到神時,竟是從微小聲音中!耶和華從那微小聲音中,告訴,教導訓練以利亞。

 

這讓我想到了某個似曾相識的場景。

「西奈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動。 角聲漸漸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說話,神有聲音答應他。」< 出埃及記19:18  >

以色列民親耳聽見十戒,是極大的聲音,所以以色列百姓懼怕,不敢見神,面對神,於是他們對摩西說:「求你近前去,聽耶和華我們神所要說的一切話,將他對你說的話都傳給我們,我們就聽從遵行。」

然而,這次,竟是微小的聲音。

 

神興起狂風、地震、烈火。

神向以利亞證明他有能力做到,他有絕對能力殺掉耶洗別。

但這些是神和別人的事,和你無關。

 

當時,以利亞指責亞哈奪取拿伯的葡萄園的事件,但神見亞哈悔改的心,神照顧亞哈,而不在他活著之時降下這災。而神藉以利亞的預言,似乎又被收了回去,以利亞或許會覺得很挫敗,覺得自己所做的並無甚麼用處。

同樣地,聰明如約拿,約拿應該有猜到,神必定會赦免尼尼微城的人,那不符合他期待的結果,自己所做的、所傳的三天三夜都是白工,無法看見心中那正義的彰顯。

我們或許也會時常認為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是神在整自己。

 

約拿欠整,同樣以利亞欠整,欠調整

神讓我們去經歷那過程,結果或許甚麼也沒有改變,但過程中我們成長了。

或許禱告沒有功效,事情也不會改變,

但神希望改變我們,不斷調整自己,符合神的心意。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

 

但有趣的是,有些時候,我們明明知怎樣做是對的、是正確的,但人就是不願意變。

以利亞當時或許就是覺得受到委屈,結果論來說,可能沒有用,他前後說出一樣的話 ,感覺和情緒有時候真的很難改變,但可以看見以利亞內心的調整,與神的關係有了改變。他感受到三件違反自然的事,聽到神的聲音後,他的動作和姿態調整了。

雖然他選擇的是躲避,如同伊甸園中的夏娃,

但躲避是很正常的,不需要覺得羞愧。

 

在這之後,有一段很長時間神並沒有向他說話,

神吩咐以利亞三件事,但以利亞只去做了一件事,單單將自己的外衣披在以利沙身上,似乎可以看出以利亞些微的不滿,有些許不願意繼續擔任先知了。

相對的,當以利沙被披上外衣之後,他去向家人告別,

他可能看見以利亞那經歷滄桑的臉,那痛苦而惆悵的臉

他瞬間明白自己即將接下甚麼職分。

 

從選立以利沙到,王下的以利亞升天為止,推算時間大約有十多年,以利沙能恭敬跟隨在脾氣有點差,並有些許喪志的以利亞身邊,相當不簡單。

 

論到以利亞不去做其他的兩份工作

可能一,哈薛和耶戶兩人,在當時神向以利亞預言之時,還太年幼,可能也尚未到時機,

可能二,交棒,已經不願意續承擔先知了。

 

想回我們自己的事奉經歷傷痛後。自己是否只是不敢離開教會,也沒有地方跑去,就算表面出現在教會,但在心理仍躲在洞中。

列王列下 一章,當時亞哈已戰死了,就在此時,神又跑來找他,吩咐他去傳信息。亞哈的死看似沒有應驗(被狗吃屍體),而且耶洗別也尚未死亡。

而申命記十二章說到,先知的預言若沒有應驗,他就是假先知

此時以利亞的心,應該是很複雜的。

 

列王記下一章第四節就說到,以利亞就去了,等著使者來,而這五十人應該是要來抓他的,以利亞或許有些許害怕,有些許難過。

所以當他講出:「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

結果真的有火從天降下!

 

於是以利亞,待著不動,呆住了,(下一批人來之前,以利亞並無動靜)

第二次,當他講出:如果我是神人,願耶和華降火燒死,此時心境不一樣了

但在第三次,神出聲了。

 

以利亞這時的心情和反應應該會很複雜

神讓以利亞經歷一切,為要重建先知的信心。

像約拿一樣跑再遠也沒用,

 

於是,第二章的以利亞變成了順服的以利亞。

而且有趣的是,此時全天下人都知道、全天下人都在期待以利亞升天,但以利亞卻很平靜。(在約旦河邊有五十人在等待,期待著升天,在河對岸等著。)

若最後神並未讓自己升天,豈不是很難堪?

但以利亞釋懷了。

 

他與以利沙兩人,從吉甲,先前往伯特利,再前往耶利哥。從地圖看上便會發現這是在繞遠路,又回到附近約但河邊。以利亞願意完全任憑神的引導了。以利亞的情緒已經穩定,以利亞變不一樣了,脫胎換骨了。

神的工人最重要的應該要有坦然的心。

 

最後,他問了陪在自己身邊多年的門徒,以利沙,問他他所重視的是甚麼,想要得著甚麼。

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的感動我。

以利亞回答;你所求的難得,(這很辛苦的,他在替以利沙擔心,你真的要繼續當先知下去?)

是的。

以利沙撿起了外衣,從被披上外衣,到自願撿起這個職分。

以利沙也轉變了。

 

相較以利亞,以利沙所做的事工來說偉大的多,

但以利亞為我們留下了一較好的示範。

就如雅各書五章17節所說:以利亞是與我們一樣性情的人。

 

回來看那微小聲音,短期間來看,這似乎是沒效的,神的話似乎是沒效的,以利亞看似沒有改變,耶洗別仍過得好好的。

先知其實是很可憐的,在先知一生當中,大部分他們都處於不明白神的旨意的時候,直到最後,沒脾氣,沒有自己的意思時,直到最後神滿意為止,我們有機會去了解神的意思,我們就要離開了。

以結果論來說,以利亞沒有做甚麼。

但以利沙被他造就了。

 

以利沙看了二十年,但把他先知的職分擔了六十年。

因此到了最後,國王蹲在以利沙身邊說:我的父阿,以色列的戰車馬兵

以利沙的職分,應該就是立志要成為以色列的戰車馬兵。

 

由於這段經歷,以利亞改變了,變成一個穩定而無脾氣的人。

以利沙也在一旁學習成長,變成猶如耶穌一般,溫和、順服的先知。

 

現在,我們或許跌倒了,這時千萬不要驚慌。我們即使現在軟弱了,也一定會走出來,也許這過程非常不舒服,但不要忘記自己與神的關係。

我們要張開自己的耳朵,不要輕忽身邊那些不起眼,或是刺耳的話,而這過程中必定是很難受的,但神的恩典必夠我們用的。

最後必能「不見一人,只見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