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 X 機會=?–揀選預定論與自由意志的重疊性 蔡彥仁老師

在紛飛而來請求錄音的留言堆中, 眾所期待的這堂課—-命運 X 機會=?– 揀選預定論與自由意志的重疊性,悄悄的由我們所邀請到的彥仁老師開始娓娓道來……

預定論的出現具有時代背景,是為了要堅固當時備受逼迫的基督徒他們的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是蒙救贖的一群人,但後來也有好些消極的基督徒以此為藉口,不願意以其可行使自由意志的權利做出任何必要的判準與選擇。

預定論對於不同立場的人們具有不同的意義,揀選與否關係到了既得利益,抽離我們已是基督徒的身分來看,難道不會覺得神是不公平的嗎?在聖經上有著這樣的比喻:神與人之間存在著窯匠與器皿的關係,而窯匠對於他所創造之物,難道沒有主權可以做決定嗎?(參羅九:21~25) 況且對於神來說,「時間」其實是毫無意義可言的詞彙,在祂的面前,所有的事情皆同時發生,預定的觀念以神的觀點而論是不存在的。論到神的全知、全能、全善,那為何神「不能」使人不選擇為惡?神不是「不能」,而是讓人擁有一定限度的自由意志,所以不能以此否定神的全善、全知與全能。預定論與公義及救贖等幾個議題有著高度相關性,必須從整本聖經全盤去了解,才不容易產生誤解。

而自由有著兩個含意:消極免於(free from)負面情況以及積極從事(free to do), 彥仁老師提到,不願意積極去做的人,並未將其得到的自由完全發揮出來;真正自由的人,是帶著一份有能力承擔代價與後果的責任、擁有更多有意義的選項,去追
求對自己有價值的一切事物。在一般人眼中,成為基督徒意謂著將許多規範加諸在自己身上, 使自己失去能夠隨心所欲的「自由」。但其實這些被禁止的事,我們都「能夠」做,意即在行為的選擇上存在這個選項,只是我們本身就「沒有意願去做」,反觀之,在非基督徒的生命中, 安息日的時候並未存在「去教會」這個選項、「熱心傳福音」並不會是他們的目標……從這個角度來看,基督徒的身分並未縮小我們選擇的廣度,反而是創造了許多更棒的選項當做參考點。

這堂課以團契的熱烈討論進行著,而在眾人尚意猶未盡時,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大家也分享了覺得自己是否自由等心得,最令人心有戚戚焉莫過於穎峰阿姨所提出的問題:「既然大家都有自由選擇了快樂,那為什麼過的不快樂?」

文/詠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