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會內部發展 by 楊建章執事

1984年 第一次到日本,當時大阪&東京兩間教會信徒約30人

2009年再次到日本協助聖工(主要為協助學靈會),當時東京三間教會(東京、墨田、橫濱)信徒總共約1000人,但90%為中國福清移民,10%來自台灣,當地信徒極少。

2010年,協助學靈會(日本的學齡會從小五到大學生都一起上課,僅分為大班(高中以上)和小班)。因為當地信徒幾乎都是中國和台灣人過去的,日本信徒幾乎沒有,因此感覺自己「欠了福音的債」,宣教實未走出去。

日本的真教會為日本人在台灣信主後帶回,但由於日本有「家廟」的觀念,福音較不易拓展,甚至在教會之間亦沒有來往交流,導致不知道一些許久未聯繫的偏遠小教會是否仍在。2013年和長老往北邊跑經過前橋時,用手機app搜尋到前橋教會,但長老認為時代已久,當時開拓的信徒也早已離世,現在應該已經沒有這間教會,結果後來竟然發現教會竟然還在,尋著一間真教會。而之後也找到了南条教會。這表明著神的帶領,不要低估神的能力,面對聖工我們只要有願做的心,神必定會帶領我們的路。

在神的帶領下,2014年開始日本的福音也逐漸向外開展,東京大阪兩間教會亦有越來越多的交流,可見福音的種子在日本在神的恩典下逐漸成長。

從一個國家的福音狀況,可以看出信徒生活的環境與傳福音的態度與心:若無心於聖工,則教會發展往往停滯不前,若信徒們有願做的心,神必定會與我們同工,帶領我們的路,成功的傳揚福音至各處。

20180917 事奉分享

恩至—柬埔寨事工分享

一、參加動機

高一(2015)那年,無意中看到教會有柬埔寨海外事工服務,由嘉義教會蕭榮燦執事帶隊,在當地鄉下舉行4天華語營,當時因為稀奇和好奇,所以報名參加。2016年應蕭執事邀請,再次前往柬埔寨。2018年因爲蕭執事的再度邀請,也因為暑假尚未完成規劃,所以決定再次參與柬埔寨志工服務,並且有認真為主做工、傳福音的決心。

二、柬埔寨&教會介紹

柬埔寨位於台灣西南方中南半島上,大約是台灣的五倍大,人口有1500萬人,首都在金邊,語言是柬埔寨語。

目前真耶穌教會在柬埔寨共有26個聚會點,一間教會(金邊教會),信徒人數有300多位(持續增加中)。

三、柬埔寨奇景分享

路上可以看到許多摩托車,是當地主要交通工具。在一台卡車上擠滿了多位婦女。當地的水果山竹很好吃。

四、柬埔寨福音發展

金邊教會一天有四場禱告會,每次30分鐘以上;安息日金邊教會的信徒一大早會分頭到全國26個聚會點領會,有五位弟兄擔任教會專職;鄉下聚會點均以家庭聚會形式聚會;十幾年來由陳萬發傳道在柬埔寨協助當地信徒的福音發展,慢慢將信仰種子紮根;傳道會訓練一些當地信徒翻譯華語;目前金邊教會的聖工發展已趨於穩定,未來將會納入台灣總會,以後總會便會派駐目傳道到當地協助聖工。

五、事前籌備

這次主要是到當地鄉下(總共兵分三路,我是被派到磅士卑省的歐巴)進行4天的兒童華語營教學,也可以說是為當地小孩傳福音。有英語詩歌、聖經故事、大地遊戲還有帶禱告。除了小孩之外,我們還有帶領人成聚會。

這次我被安排一次英語詩歌教學、一次聖經故事、還有一次大地遊戲,還有兩次的成人聚會領會。當然事前的準備都需要自己負責。

六、遇到的困難/趣事分享/見證

在這幾天的服事當中,很擔心兩次的成人聚會領會,雖然之前第二次來柬埔寨也有被排到一次,當時是講第一次來柬埔寨的見證與心得,不過這次行前一直想不到要分享的主題,加上要用英文來講道,所以非常的擔心。後來父親就拿了一個英文小冊子,裡面是一篇篇簡短而易懂的道理,翻翻之後,決定分別用靠主喜樂和信心來做為這次成人聚會領會的主題。也感謝神最後能夠很順利的把道理傳達給當地信徒聽。

在當地上課時,旁邊會看見許多動物,例如雞、狗、牛,但是那邊的牛都很瘦,可是沒什麼東西吃的關係。當時因為下大雨,再加上當地的路是泥巴路的關係,所以原本的路變成小河流,無法通行。

上課的時候,有一個會幫忙管理秩序的小班長,如果其他同學太吵,他便會拿著樹枝管理秩序。

當地有一些特別的植物,可以讓小朋友吹出泡泡;也有一種植物,裡面的豆子吃了可以幫助排出肚子裡的蛔蟲。

因為當地沒有自來水管線,所以洗澡水都是接雨水來的,水有些混濁,並且帶點異味。睡覺的時候會有各種小昆蟲在身邊,可以看到螢火蟲在身旁飛舞。當地的特色美食之一,是把香蕉樹的樹皮削成薄片炒一炒。

在柬埔寨的見證­—

在搭遊覽車前往村落的時候,司機不小心將車輪胎卡進路邊的水溝,使的車子動彈不得,但感謝主,後來順利解決了。

有慕道者小朋友說,在禱告的時候看到主耶穌在旁邊看大家認真禱告。

七、心得與感觸

1.歐巴雖然沒有電,但是高腳屋通風涼爽

2.當地小孩和大人都很單純

3.重新體驗神,反思這份信仰的意義

4.看到大家同心為主做聖工的心

5.羅馬書12章11~12節: 「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秉賢—福音特攻隊事工分享

福音特攻隊是由北區大專聯契主辦,本次營隊舉辦在暑假,但是舉辦時間也有可能在寒假。這次大概是在寒假時,開始招募工人,報名截止後,工人們的集訓也隨之開始,總共有四次集訓。第一次集訓之後編制確定,所有的工人加上大哥姊,人數其實沒有很多,大約三十個人,和其他營隊五六十個工人相比,人數有點過少。一次活動的籌備,最重要的是核心價值,以及為什麼要辦這個營隊。這次是第五或六屆,之前不是每一年都有,第一屆的舉辦是由很多大哥姊自發性的籌備起這個營隊,為什麼會想要籌備呢?其中一個大哥說了一個很酷的答案:因為那裡有需要,所以我們就去。定期性的活動可能會造成一種只是為了辦而辦的心態,所以需要有集訓。第一次集訓,是在一位熱心傳福音的執事家,透過執事的見證讓大家了解到,對於每個人不要先預設立場,去傳就對了!接下來在永和教會集訓,這次的演講聚焦在文化結構,回過頭看使徒信傳一章八節,其實不是在說傳福音的順序,而是在說文化的多元與不同,真理是不變的,但當我們傳福音給不同文化的人,我們可以在文化的結構上做一些調整。這次福音特攻隊的舉辦地點在高雄的衫林,那裏有很多的原住民,所以這也成為課程規劃上的考量點。除了輔導思想的課程也有上實際面的輔導課,有一位從事社會輔導方面的姊妹,教大家如何教小朋友製作面具,並且可以透過觀察小朋友在各種媒材上面的發揮,可以知道這個孩子心裡在想什麼,或是遭受過什麼,分析心理行為,再想要怎麼去溝通對話。

舉辦地點在教會所在的地方,社區的名字是杉林大愛園區,是慈濟這個單位規畫的園區,因為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對台灣許多地方造成損害,所以這個園區讓災民可以在此居住與生活。到達教會後,在當地展開福特第二階段的宣傳,也就是竹加宣傳,但是又多了幾個名額,很令人開心;第一階段是張貼海報在當地宣傳,所收到的報名。

此次營隊為期三天,當中的課表得來不易,第一次集訓就開始構想課程內容,當時腦筋一片空白,但是幸好前輩們提供了非常多想法。課表中,最喜歡的部分是戲劇和遊戲,這次的戲劇是約瑟的故事,在這次的戲劇過程,孩子們的表現令人詫異,因為他們的表現有別於成人顯的十分熱絡,他們每天也都很期待戲劇時間。之所以最喜歡戲劇的部分,是因為演戲最能貼近孩子的心,可以非常輕易地藉由故事內容,將福音的種子撒在他們心裡。這次選擇約瑟的故事,原因除了他的人生是由逆到順,也學習約瑟如何在逆境中倚靠神。

禱告對於我們或是當地的孩子,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還記得當時男生寢室在會堂後側,早上起來的時候以為自己是最早起的,但已經有人在會堂禱告,(太18:19~20)。

    雖然小朋友很可愛,但是有點不受控,甚至有小朋友直接說不想玩。同工們為此一起向神禱告,因為也不知道還能怎麼做,但是神奇的是,在之後的活動中,原本不想玩的小朋友的參與度變得很高。

    禱告不照自己的意思祈求,並且禱告是使禱告者的心態改變。

(太9:37~38)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我的台韓 信仰&生活分享 BY김주은主恩姊妹

紀錄/張中漢

從韓國來台灣讀雙聯學位的金主恩姐妹以我的台韓信仰與生活分享為題和我們分享在兩個國家不同的信仰生活和聚會方式。

首先她介紹學靈會的不同,是以小三~小六、國一~高三與大一~畢業來區分,而他們寒暑假會有相當多的時間會花在教會聖工與學靈會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比較沒有大專團契,但是他們相當重視與同年紀的「同儕」的關係,這是韓國年輕人很重要的朋友類型,對他們的信仰有很大的影響。

我的信仰我的神—重建屬於自己的信仰

主講人:李信德傳道

紀錄:張平興


前言

真正的信仰都是第一代的信仰

在場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嬰兒時期被抱進河裡受洗,就成為基督徒了。這份信仰從某種層面而言更像是父母的期許,而非自己的決定。

我們不應該只是「被泡進河中的嬰兒」,而應該真正尋求屬於自己的信仰。本課程就是在探討如何尋求自己的信仰。


信仰不只要熱情,更必須正確

對於信仰的熱情,無法反證信仰的正確性。

舉例而言,某些極端宗派的信徒甚至願意為了信仰而犧牲生命、與世界為敵。但是我們絕不能由他們對信仰的狂熱反正他們的信仰正確。

我們應該基於聖經中的真理,追求正確的信仰。


宗教與信仰的差別

宗教:有組織的教會、教團。

信仰:某個人們所持有的理念。

真耶穌教會是宗教,而核心教義則是信仰。

宗教組織是人所運行的,有時候會犯錯也是正常的。當組織出現問題時,我們應該接受組織的不完美。並且基於信仰,幫助組織改正偏差的部分。


合一群,歸一牧

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裏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羣,歸一個牧人了。

約翰福音 10章 16節

世界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應該與使徒教會合一,歸於一群。

基於人性,我們難免會有彼此衝突。保羅和巴拿巴也曾分到揚鑣。但是到最後我們還是應該基於真理,學會彼此接納。

希伯來書 by 李信德傳道

作者

關於希伯來書的作者有許多猜測,然而最好的答案依然是「不知道」。有些人猜測作者是保羅,理由是觀念與保羅相通、或者用詞習慣有一點相似。然而整本聖經的觀念都是相通的;而用詞習慣除非有很強烈的規律性,否則亦難以斷定。並且書中有「你們該知道,我們的兄弟提摩太已經釋放了」(十三23)一句,保羅不太可能以「兄弟」稱呼提摩太。
年代的部分則可以做相對明確的推論。使徒時代有兩次對聖徒的逼迫:一次是公元65年(尼祿)、一次是90年。由於聖殿被毀是70年,而聖殿被毀對當時的猶太教和基督教皆是一大衝擊,被視為末日將臨的預兆,然而希伯來書沒有類似的氣氛,教訓也較為生活化。既然提摩太被捕而釋放,可推論年代應為公元65至70年之間。
希伯來書裡面對舊約禮儀的論述非常詳細,這需要對拉比的教導有非常深入的認知。然而,聖經中並沒有提到有如此優秀且又符合時代背景的人物。

主旨

這本書名為希伯來書,但此名之來由是因為解釋了很多希伯來傳統的事情,所以後人才如此定名。
希伯來書的主旨是把靈體的選民和肉體的猶太人做出對比與切割。在其中也提出了新、舊約的概念。

新舊約

在一般的說法中,新舊約是以聖經的經卷分割,從馬太福音開始稱為新約。然而從第十章19~21節可以看出,新舊約時代的區隔其實在於耶穌的流血。耶穌死時到復活有兩件神蹟:
(1) 至聖所的幔子從上而下裂開
(2) 墓裡的聖徒復活:耶穌死時和復活時都有(太二十七52,53)
這兩件事代表的是新約的成立,因此我們可以說,耶穌以死結束舊約、以復活成立新約。

另外,希伯來書並沒有提到「舊約」一詞,而是「前面的諸約」,因為舊約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約,而是六個或七個:
(1) 神賜福亞當生養眾多:創世紀中神是用命令(賜福給他們)的,但何西阿書指亞當是背約(何六7)。
(2) 與挪亞彩虹之約:天地運行永不末了,直至末日。這是個普世性的約。
(3) 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約:其實三代都是同一個約,只是重申。神用了六次才將這個約立完,這有其靈修上的意義。這個約在大衛時代應驗。
(4) 與摩西西乃山之約:這個約只維持40天,因百姓拜金牛犢毀約。對象是十二支派的領袖,並沒有祭司。
(5) 與非尼哈大祭司之約:代表侍奉者應有忌邪的態度。瑪拉基書中指此約已廢(瑪二8)。在新約的時候每個人都有祭司的身分,可以說是回到比較接近西乃山之約的狀態。
(6) 與摩西摩押之約:內容與西乃山之約差不多,但多加了被擄到外邦若悔改得以歸回的條款。
(7) 與大衛王位之約:至猶大滅國時廢棄。

事實上,當時摩西之約的證據(法版)早已遺失,當時猶太人也知道各項祭祀與律法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也不過是儀式而已,只得等待彌賽亞降臨。「牛羊的血斷不能除罪」(十4)也是指著這些空有儀式的獻祭說的。

架構

希伯來書的架構大致上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是一至四章,主要談的是前面諸約的問題。
人沒有辦法持續的符合律法的期待,所以律法最後必然會證明人有罪。因此,耶穌才要來到世界上立這個新約。
這裡在閱讀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屬靈和屬肉的層次搞混了。例如提到死在曠野以色列百姓時,「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指的是肉體無法進迦南地,不一定代表他們不能進天國(摩西應當是個最好的反例)。希伯來書大量使用屬靈與屬肉層次雙軌並行的對照敘述,這裡正確的解釋應當是:我們已經靠著耶穌同在靈裡,不要再像那些以色列民一般悖逆,否則就真的進不了天國了。
當然,就如耶穌所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約二十一22)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去管別人會不會得救,把自己的靈命照顧好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段是五章至十章18節,談的是新舊約的關聯性。
要理解新舊約的關係,其實可以把舊約看做是「模型」。在買預售屋的時候,我們總會看到模型或模擬圖,雖然沒有看到實際的房子,但至少可以從模型知道蓋好後大概會長甚麼樣子。但是,當新房子已經蓋好了,既然已經有了成品,就不須太在意模型的事,畢竟模型總是沒辦法完全和成品一樣,只要把合約書和設計圖留好就好了。同樣的,「律法是將來美事的影兒」(十1),舊約的各樣儀式都有其意義,但不需要過度講究,因為我們知道那更美、更尊貴的名了。而聖經存在的意義就是位了做對照與證據,扮演了合約的角色。
第九章的敘述可以作為舊約的事情要不要行的準則。「那頭一層帳幕作現今的一個表樣」(九9),表樣指的就是比喻,比喻就不能無限上綱。例如說談到撒種的比喻,重點不是撒種的人把種子亂撒在路上,而是心田的種類;談到九十九隻羊的比喻,重點不是牧人把九十九隻放著不管,而是牧人憐惜失落的心。「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九10)就是「到耶穌復活為止」,這些「飲食和諸般洗濯的規矩」不是被廢掉而是被成全,或者說是耶穌在天上幫我們做了,因此當遵守的是精義。例如若我們遇到假先知,當然不可用石頭打死,但仍應該要將他趕走,以避免使眾人跌倒。

第三段是十章19節至十三章,談的是要如何過屬靈的生活。
其實新舊約雖然在動作上有諸多的不同,但是在內涵上卻是大同小異(耶穌還另外說連圖謀都不可以),書中也警戒我們要謹慎小心,因我們的神是烈火。後面則列舉了一些我們該做的事情,並舉了許多古聖徒為例。這裡沒有太多與行政組織相關的細節,總歸就是好好的讚美神、認真幫助他人,如「行善和捐輸的事」(十三16)告訴我們在世上該做的好事要去行,也要在主裡團契、互相幫補,不要讓有人因福音而太辛苦。

在閱讀希伯來書時,也許有些部分會覺得沒有那麼理解,是因為我們對舊約的規條不夠清楚。若遇到不理解的時候,可以先往後看作者想表達的是甚麼。當然也可以回去深入研究舊約的前因後果,會更對本書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可以從希伯來書思考新舊約的連結,並對照今日的教會與信仰,作為我們行為的準則。